不经意间,沉甸甸的党徽,佩戴在胸前已整整22年。
1995年,我在侯月铁路云台山隧道当电工时,队里举行了一次征文比赛,公开选聘党总支干事、团总支书记,我有幸入选,便开始接触一些党群工作。从那时起,对党,我有了逐渐清晰的感知。
我在警校学习期间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负责班里的文化宣传。警校浓烈的氛围促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念,经过深思熟虑,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班主任刘教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告诫我:“入党,不但是行动上的,更重要是心灵上的,‘共产党员’四个字,不是光环,是要真真正正做些事情的!”这番话,我记忆尤深。刘教官擅长画画,一次办板报,他特别叮嘱,让我空一块位置。后来,他将我举着右拳的形象画在了版面的左上方。那一刻,我很感动,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将教官的话写在了旁边:“‘共产党员’四个字,不是光环,是要真真正正做些事情的!”时至今日,这版“普通”的板报,仍然清晰无比的刻在我的脑海里,烙印在我的心中。
1999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之后的岁月,因为有了信仰,有了方向,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充实了许多。
经过组织考察,自2006年起我走上了党支部书记岗位,屈指数来,走过的项目已经有十多个了。这其中,有的很顺利,有的充满了困苦波折。最艰难的时候,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巨大压力让人窒息,某些时刻,甚至产生了放任自流的消极想法。但最终,党给予我的精神动力,将我几近脱缰的思想和行动拉了回来,与同志们一道坚持坚守,合力纾困破局。“‘共产党员’四个字,不是光环,是要真真正正做些事情的!”这句能够陪伴我一辈子的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精神支柱”!
奋斗的历程中,身边共产党员鲜活的形象,时刻鞭策激励着我,很多镜头终生难忘。
鹧鸪山隧道进场时,零下20多度的高原冰寒之地,共产党员谢伟腰系安全绳,站在冰冷刺骨、汹涌湍急的莱苏河中托举钢梁的身影,还有重感冒下那通红且憨厚的脸颊、颤抖且坚强的躯体,已然定格于我的记忆;南国广州,共产党员、琶洲支线项目经理兰俊涛,匠心独运,夙夜在公,为了研究解决制约盾构掘进的施工难题,经常带领班子成员、技术干部在会议室边吃盒饭边讨论,形成了琶洲项目管理“新常态”;青年党员、盾构主司机尚俊兆,技术精湛,乐观进取,为了保障出渣连续顺畅,利用土压盾构停机维护的间隙,钻上爬下清理渣土,展现了琶洲“最美笑脸”。
22年,很短,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仿佛就在昨天;22年,很长,听党话、跟党走的每一步,都在用心丈量,感觉那么踏实,那么自豪,那么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