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爷爷的珍宝箱
□一处 杨舒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董必武“万宝囊”的故事,惊叹于他“性习于俭,俭以养廉”八个字自励一生同时,我想起了我爷爷的珍宝箱。
  我爷爷生前是县城水利局的一名退休老会计。自我有印象起,爷爷就是一个七八十岁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经常骑着他那辆有点年代但总是被他擦得锃亮的自行车往返于村子与镇上,买菜、卖鸡、卖蛋,乐此不疲。爷爷说,骑车能锻炼身体,预防老年痴呆,身体好,不给儿女添负担,不给政府添麻烦。
  爷爷的床底下有几口神秘的大箱子,大大的铁锁落在箱子上,令箱子里的东西显得十分神秘。村子里的人们常常跟我开玩笑说爷爷当了一辈子会计又是出了名的节俭,肯定很有钱。我猜想爷爷的钱肯定是放在床底下那几口大箱子里。于是每次好奇心作祟,我总会偷偷爬到爷爷的床底下,试图打开箱子,看看爷爷究竟有多少钱,但总是不凑巧被爷爷发现,抓出来训斥一顿。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爷爷:“你这里边真的放的是钱吗?”爷爷表情严肃地说:“钱?钱算什么,这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于是小小的我更加认定这里边肯定是什么传世珍宝。
  但是我又很不明白,拥有这么几大箱传世珍宝的爷爷,为什么不买汽车,为什么还是住在土房子里,为什么总是那么抠抠索索的过日子。一件穿了十几年的背心,尽管上边已经有十几个小洞,尽管已经遮盖不住他那发福的身体,他还是舍不得扔掉。奶奶种的番茄熟了吃不完他要拿到街上去卖,家里的鸡蛋他舍不得吃,攒够了数也拿去卖,一个硬皮笔记本不用到最后一页绝对不会废弃,一张旧报纸铺了桌子还会小心折起来放好等着卖废品……因为他这样,我私底下还叫他“铁公鸡”。
  直到爷爷去世,他床底下那几口大箱子才被公之于众。当姑姑打开箱子的那一刹那,我简直惊呆了,别说什么珍宝了,估计卖废纸也卖不了几个钱。那是满满几大箱账簿,记录了爷爷自从业来所经手的账目,很多纸张已经泛黄,但一笔笔账目却记录清晰。听姑姑说,爷爷一辈子清廉,就算退休了,单位说不再查账了,他还是坚持要保留这些东西。
  爷爷去世的那几天,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有他原单位的同事,有他带过的徒弟,还有他资助过修路架桥的村庄的村民和学生,我这才知道了原来爷爷有退休金还节俭度日的原因。
  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工作严谨、生活节俭的人生态度,却成了我们的家风。
  现在我作为基层一名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员,生活中,我传承了爷爷俭省节约的好习惯,因为我坚信“细水长流,俭能持家”的道理,无论是外出吃饭还是在家吃饭,都做“光盘侠”,不做“必胜客”,买衣置物奉行“吃穿量家当”原则,一点点积累财富,将日子过好。在工作方面,我严谨以待,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力争使经我手的工作不出任何纰漏。特别是在办公用品采购、领用,以及协助食堂管理方面,我从不管别人如何说我不懂变通,说我一毛不拔,说我多管闲事,我都坚持立足自身岗位,从项目成本、企业利益出发,没用完的坚决不计划,浪费严重的削减计划,纸张尽量二次利用,笔芯用完的拿空笔壳领笔芯,食堂招待用餐提前计划人数采购等等,身体力行地对工作负责、为企业出力。爷爷用毕生的行动给我树立起的家风,我一定会好好传承,“性习于俭,俭以养廉”也将永记心中。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