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上接1683期)
中国共产党历次 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7年8月12日——18日召开地点:北京出席人数:1510人代表党员人数:35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这次大会没有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因而这次会议未能完成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2年9月1日——11日召开地点:北京出席人数: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党员人数:39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大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确定: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大会还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即农业、能源、交通以及教育和科学技术。大会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召开地点:北京出席人数: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党员人数:4600余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大会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18日召开地点:北京出席人数: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党员人数:51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称这14年来的实践为“一场新的革命”。大会第一次郑重地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科学地论述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还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7年9月12日——18日召开地点:北京出席人数: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党员人数:58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提出了旗帜问题,认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大会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围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大会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股份制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并确立了“调整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