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纵使平凡,也要闪耀光芒
□一处 冉佳彬

  前一阵子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我们在惋惜生命的同时,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何如今这些被视为珍宝的高校顶尖人才会决然走向生命的尽头,而不是走向社会发光发热,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终生?他们的前途不应该是一片光明,成功不是指日可待的吗?究竟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斗志变得越来越薄弱,经受不起挫折磨砺了,还是另有隐情,才导致这样的惨剧出现呢?而在我看来,或许就是“唯成功论”盛行下又一失败的惨痛教训罢了。
  自我们呱呱坠地起,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陷入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无限循环中。
  “你看,老李家小孩儿都一岁多了,还路都不会走,话也不会说,说不定是个傻子哩!”
  “你哭什么哭,都多大个人了。人家老张家小孩儿才三岁,那天栽了跟头头上磕那么大个包,起来屁事儿没有,哼都不哼一声。你不就摔了一下嘛,没起包没流血的,好意思?”
  ……
  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话语,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说不定更有甚者,也曾无意之中脱口而出。虽说看似无伤大雅,纯属激励作用,但细想之后,不免震惊。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在误食东西之后,即使身体出现不适也不敢告诉家长?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经历了校园霸凌,也只是默不作声?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话语都向他们传递了一个共通的信息,那就是只有他们不哭不闹,学会独自面对苦难,才能得到亲人的赞赏和爱护,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如若不然,他们将永远背上失败者的头衔,被“别人家的孩子”给永远地比下去。
  我想,那个自杀的大连理工研究生也应该如此吧。大连理工这样一所“双一流”高校,在我们外界看来,其中的学子肯定皆为有理想、有抱负、有真才实学之人,而身为研究生的他必然更是如此。他理应是家中的骄傲、学校的人才、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但这一切在那封被公开的遗言中却得不到丝毫的体现,字里行间更多的反而是对自己的谴责和嘲讽、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对现实的逃避和憎恨。信中不止一次出现“自己笨”“没用”“废物”“丢人”“什么也做不好”等字眼,时刻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绝望、对生命的绝望。于是他淡然地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而更可悲的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他为这一刻准备了多久、挣扎了多久。
  压死骆驼的往往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日积月累的压力和满身心的伤痕。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向前看,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一旦碌碌无为,就会成为拖社会后腿之人,被定义为没用。于是我们拼命地渴望成功,拼命地向前奔跑,以为只要自己够努力、够认真就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这也似乎成了我们情绪的源头。
  我们总是会为他人的赞赏和肯定而欢欣雀跃,也总是会为他人的批评和轻视而黯然神伤,这其实并没有错,因为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天性,更是我们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了的。我们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群的焦点,成为集体的核心,以此获得更多的尊重,吸引更多的目光,从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而“唯成功论”的盛行却恰恰促进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小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地达成目的反而成为了“社会精英”,实干之人历尽艰辛、踏实努力却仍平平无奇。前者被尊崇,后者被唾弃。我们的价值观正在被这洪水猛兽所慢慢吞噬,我们的功利心正随着这致命毒药慢慢增长,但这样的世界还让人热爱吗?这样的成功真的是成功吗?
  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可以是可爱的黄色、鲜艳的红色、盎然的绿色,甚至斑斓的彩色。我们的人生也从来都不是只有纵向发展这一条道路,只有过去和未来这一种时空,我们还拥有当下,拥有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所追求的成功可能是他人所不齿的,自然你所认为的成功在他人看来也就算不上成功。因此我们要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也许旁人的说道会让我们难过,但绝不能让其左右自己的内心,侵蚀自己的灵魂。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横向看世界,全面大发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看待生命中的得与失,不要为“唯成功论”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你会发现其实世界很精彩,阳光很温暖,身边的一切皆是美好,周围的一切皆很可爱。
  我渴望成功,但我同样接受平凡。我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的事等着我去做、很多的人等着我去爱、很多的美好等着我去遇见。纵使成不了天上明星,光彩夺目,我也依旧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纵使不能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我也始终怀揣着自己的江湖梦。世界如此美妙,江山如此多娇,愿你眼中是星辰,心中仍有烟火。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