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 姚纳川
2016年,杨舒放弃了家乡相对安逸的生活,跟随爱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山深处工作。面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她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学习新的工作技能,用积极乐观好学上进的态度展现了自身价值。她凭着对工作的热忱及对写作的热爱和坚持,一步步完成了职业的转换,实现了人生的蜕变,以一棵树的姿态扎根一处,与爱人同风雨共奋斗。正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般永远活在燃烧的油彩里,她带着永远不凋零的热忱,在生命经纬中绽放着光与热。
转身:医者卸袍赴征途
2016年,哺乳期刚过的杨舒,面临着一个非常纠结的选择。一个是在家乡的医院上班,便于照顾孩子和母亲;另一个是远离城市的软红香土,跟随爱人到大山深处与他并肩前行。经过多日思量,最终爱与梦想战胜了一切,她毅然放弃了安逸,选择逐光前行。出发前夕,年过花甲的母亲听了她的职业规划和反复叮嘱,沉默良久,说到:“其实你到一个新的环境闯闯也不错,终归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燥热的七月,杨舒乘坐了4个小时汽车,又坐了21个小时火车,还在山路上颠簸了3个小时,才辗转抵达项目大凉山驻地。此刻,杨舒的人生轨迹才真正与隧道事业联系起来。
起初,她以一名隧道工家属的身份,跟随爱人的脚步入职中隧一处成昆项目,从事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九载时光悠悠,刚到大凉山时的情景依然刻骨铭心。初到工程单位的她遭遇了因专业不对口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的困顿、出门即一望无际绵延的大山、时常断网断电、逐渐与之前生活隔绝的失落、时刻牵挂家中孩童的痛心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等等都让她难以忘怀。但她意志足够坚定,一遍一遍在日记本上写上“看不清未来时就比别人坚持久一点”“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当下努力”“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等话语时刻激励着自己。
隧火:暗处破茧炼新翼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说干就干,杨舒把苦闷化为学习与工作的动力,毕竟日子总是要向前的。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岗位上,她一点一滴熟悉图纸、了解工序,尽管吃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为了更清楚地让图纸上的形状和施工现场对上号,她不顾劝阻,穿着不合脚的水鞋,戴着安全帽,一遍一遍地跟在技术员的身后走进昏暗缺氧的隧道,和他们一起爬上高高的台架,近距离接触掌子面,听技术员们专业的讲解,了解隧道内各种施工工序。尽管她总是满身臭汗头发乱糟糟,尽管她总是体力不支气喘吁吁,尽管她手上总会不小心划上伤口,但她从未停止努力,因为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她逐渐看懂了图纸,写的施工日志也足够专业详实,甚至被土木总工当众夸奖。她感觉未来的日子在努力中充满盼头。墨痕:笔锋化蝶启新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杨舒每天跟同事一起进出隧道,用相机定格大家的汗水与笑容,用文字留下四季风情。工作之余,她把工作与生活中的美好以细腻的笔触记录,饱含能量的文字向深山之外传递着一点一滴的温情。 随着小相岭隧道掘进向前延伸,杨舒对成昆项目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她感动着新老成昆传承的故事、佩服着这些凿隧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欣喜着隧道建设过程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当年那个懵懂的小姑娘也像母亲说的那样,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有意义的人。
苍山叠翠,夕阳如画,临清流赋诗,泉涓涓始流。每当夜幕笼罩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上时,同事们总会三三两两牵手漫步在项目部四周的小路上,谈谈工作,唠唠家常,她已经完全融入了凿隧生活,这样的生活也给了她许许多多写作的欲望和动力。2017年到2025年的九年时光里,从最初的记叙文、散文,到后来的新闻报道、公文写作,杨舒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九载光阴,杨舒共计在一处内网发表文章200余篇,在《隧道工人》发表文章110余篇、《中国中铁》10余篇,在集团公司官微发表文章4篇、中国中铁官微发表文章3篇,曾两次获得集团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荣获中隧一处文化宣传先进个人,连续四年荣获集团公司文化宣传先进工作者,集团公司各类征文获奖9次,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团干部、标兵志愿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员工以及一处第三届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22年12月,当杨舒得知自己在集团公司笔杆子大赛中获得第四名,顺利晋升为一处职工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前深夜的疲惫、增厚的镜片、熬白的青丝,还有几本写满摘录的厚笔记本和几十万字的文字锤炼,都在此刻有了回报。
守望:誓守山河铸忠魂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杨舒所在的项目部有20名优秀青年党员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要建设好新成昆铁路的决心和信心。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说到“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是欣慰。”总书记的赞扬鼓舞着项目部的每一位员工,让杨舒的心也沸腾了起来,她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暗下决心要表现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随着业务的逐渐精湛,2020年,杨舒被聘为项目部的人事主任兼团支部书记。前路逐渐明朗,但她深知要想变得更好只有更加努力。恰逢这一年一处全面推行智慧工地,杨舒所在的项目部刚进行了合并重组,人员众多,劳务工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对于制度的推行抵触情绪较大。为了完成智慧工地的试用推行任务,杨舒绞尽脑汁地研究执行方案,并逐一对分队宣贯,分队长们都私底下称呼她为拼命三娘。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项目智慧工地正常推行,她所制定的智慧工地管理制度也被其他项目借鉴。与此同时,她还结合项目特色梳理高效实用的接待方案,总结形成特色团务工作模式。在统筹推进演讲活动组织、展厅讲解及人事管理过程中,她始终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保障各项事务高效运转。其思想的进步和工作的进取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一年杨舒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时光如梭,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杨舒和项目部党员同志们再次拿起笔,欣喜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贯通的喜讯,并表达了要扎根祖国基建事业的决心。10月16日,新华社二十大特刊头版内容报道了杨舒等18名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项目经理部的青年党员向大会来信:“新成昆铁路建成后,我们将奔赴祖国各地筑路一线。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不负党的期望,做中国基建战线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乘风:恪守长行赴新程
2022年11月,伴随着成昆线的全线通车,杨舒也像当初给习近平总书记写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又奔赴下一个坚守“战地”,她在揭阳项目继续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和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在揭阳的三年时间里,她陆续取得了保密培训证书及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兼任了党群协管员工作,202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及一处优秀通讯员,2024年被评为一处优秀共产党员、一处及集团公司优秀通讯员,并获得集团公司“书香伴巾帼隧月展风采”女职工读书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