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践行大商务突破大难关以大智慧开启高黎山隧道建设新篇章
□大瑞铁路2标项目经理部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38千米,我集团承建Ⅰ线 28.647千米、平导28.998千米及增建Ⅱ线扩挖33.501千米;合同总价36.28亿元,总工期120个月。项目部严格贯彻大商务管理理念,积极开展二次经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已完工程投资梳理、剩余工程概算调整,增加了投资,在国铁集团铁路建设史上实属罕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直面困难、坚定信心,为突破大难关凝聚思想共识
  (一)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克服世之罕见的复杂地质难题。高黎贡山隧道是世界首条穿越横断山脉超级工程,具有“三高四活跃”特征,几乎囊括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堪称“地质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难修的隧道”。隧道围岩差异性大,TBM频繁遭遇蚀变带、断层、高压富水等特殊不良地质,突涌、卡机不断;超长斜井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湿、富水,作业环境恶劣;超深竖井富水、高压、工序变化频繁、工效极低。面对世之罕见复杂地质和施工难题,项目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极力攻克高地温、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岩爆、竖井淹井、TBM频繁卡机等难题。九年鏖战,隧道12个工作面全部进入主体工程施工。
  (二)百折不挠,保持定力,努力克服成本亏损工程推进不顺难题。极其复杂地质条件造成实际投入与合同清单差别巨大,如若实现增加投资目标落地,不仅能有效破解项目困局,更能鼓舞士气、提升战斗激情。开工至今,亏损极其严重。施工长时间无法稳产高产,资金严重短缺,材料断供诉讼成为常态,陷入“资源投入大、产值规模小、工程进度慢、现场很忙碌、内部很憋屈、外界不理解”的难堪局面。面对困局,参建员工不气馁、不退缩,全力协调资金维持运转,顽强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三)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努力克服项目维稳风险信心不足难题。客观地质条件远超预期造成投资不足,持续注资难以为继,参建各方付出巨大代价,呈现信心不足之态。一是建设费用远超投资、隧道开通遥遥无期,建设单位压力大。二是实际地质情况远超认知和异常复杂地层判识不清,设计单位面临追责风险。三是工程巨额亏损和后续亏损资金缺口无法落实,项目部面临生存与信用危机,维稳风险剧增,信访压力加大。为提升员工信心、稳定内外情绪,项目部客观分析实情、规划愿景,开设心灵驿站、成立兴趣小组、搭建晋升平台,关心关爱员工,多措并举获得理解支持,增强了参建员工的向心力,为渡过难关赢取时间,凝聚力量。
   二、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传导压力、谋求破局,为突破大难关蓄能造势借力
  (一)细致沟通,共谋良方,推动地方提案助力。大瑞铁路是“一带一路”和中缅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线“卡脖子”工程的高黎贡山隧道推进情况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常委、德宏州政协主席黄丽云,全国人大代表、德宏州州长卫岗现场调研慰问期间,项目部客观反映建设困难,助推政协主席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的建议》、州长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进一步支持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工程建设的建议》。以此提案为契机,促进各级高层对话、各部门对应沟通。国铁集团党组召开专题会研究、作出重要批示,为增加投资和解决难题奠定了基础,打开了突破口。
  (二)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向上反馈。针对极端不良地质条件和概算不足问题造成举步维艰现状,项目部充分利用专家会、专题会、各级调研检查等机会,多途径多载体宣传呼吁,有效把工期、成本、资金压力传导并引起关注。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向上反映,得到中国中铁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帮扶,推动中国中铁现场调研进程,形成《关于请求解决大瑞铁路保瑞段Ⅱ标高黎贡山隧道有关问题和困难的报告》,并向国铁集团高层领导汇报,请求建立合理工期和造价保障机制,确保隧道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在各方大力支持、不懈努力下,引起国铁集团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为突破困局打下逆转性基础。
  (三)集中办公、专家会诊,成功启动概算调整。为加快实现投资增加,改变被动局面,集团公司成立专班,牵头开展投资梳理、变更清理、经营研究、定额测定。推动国铁集团现场调研,及时解决客观问题,加快竖井抽排水设备费和竖井井筒Ⅰ类变更设计的编制、上报和批复进程。协调推动参建各方集中办公,邀请卢春房等院士专家论证剩余工程技术方案,达成重启隧道剩余工程设计概算编制的一致意见。
  三、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创新引领、多措并举,为突破大难关锻造发展合力
  (一)凝聚思想,鼓舞士气,全力推动二次经营破局。积极发挥经理、总工、总经“铁三角”作用,树立全员、全程、深度、长效二次经营理念,优化组织机构、充实管理团队,强化激励考核机制,成立尖刀连、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以“鲲鹏计划”为载体,培训骨干人员,提高团队战斗力。为配合商务工作,深入现场摄制《越是艰险越向前》《世之罕见中彰显忠诚担当》宣传纪录片,联合主流媒体,深度策划宣传,展示项目建设困难和参建员工精神风貌,为实现二次经营突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超前布局,技术助力,厚植最优概算基础根系。积极迎合国铁集团科技创新需求,联合开展《铁路隧道工程TBM定额测定与研究》《铁路隧道超长斜井和富水竖井施工定额测定》《铁路隧道竖井井底车场施工及竖井转绞换装定额测定与研究》等课题研究,为后续补充单价分析及变更设计提供支撑。创新形成“先探后掘、有水必堵、帷幕内掘、快速封闭”“地质超前、动态设计、宁强勿弱、先强后弱”“458339”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高温高湿作业、富水破碎围岩频繁溜坍、TBM卡机等难题,筑牢技术创新基础。对比多种概算编制方案,引导各方相向而行,为实现最优概算提供客观依据。
  (三)紧密跟进,迅速落实,确保投资增加实现落地。集团公司、项目部成立二次经营专班,专人专责持续开展投资、经营梳理和对外攻关,派专人常驻中铁二院配合开展剩余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组价,第一时间跟进、反馈、解决问题,力求在补充单价分析,竖井施工正洞、平导提升费用,反坡排水、注浆、高地温等课题上突破,加快竖井抽排水设备费和竖井井筒Ⅰ类变更设计注浆期间的辅助费补偿费交由建设单位现处置批复,同步推动井底车场I类变更、竖井转角换装及设备车接下放、TBM停掘维保、小TBM台班费用调整等重大变更设计落地,尽快回笼资金。
  时速140千米的列车穿越高黎贡山隧道只需15分钟,建设者已为之奋斗了9个春秋,并且还将坚守更长时间。全体参建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担当”嘱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建好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