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大凉山,粉白的玉兰花刚刚打开花苞,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开到荼靡。气温如正在加热的白开水一般,少了些循序渐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夜入夏。如今的我早已经习惯这大凉山的四季,刚入春就早早收起了冬装,拿春装的时候也顺便带上了夏季的短袖。
是啊,在这里六年了,除了家乡河南,大凉山是我至今唯一一个呆过六年的地方。假如有一天要离开,估计我会伤心落泪的。这么说,似乎有点矫情,但确是事实。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年少时的懵懂也已经走远,留在心里最清楚、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这六年。
六年,我学会了适应离别,从最开始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孩子,每天忍受着销魂蚀骨的思念,到后来,同事调离,黯然神伤,再后来夫妻团聚也成为了奢望,一家三口分别在三个城市。慢慢的我懂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离别。孩子与父母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你只能望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然后道声一路平安。家乡与游子,是安顿了的灵魂放不下的肉身,时间久了也不知道是身在他乡为异客,还是他乡已是故乡。同事朋友之间,也是注定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能彼此陪伴着走那么一程已经算是上天的恩赐,离别到来时不可过分强求,不能过度悲伤,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默默地祝福他一切安好就可以了。夫妻之间随着彼此的成长,离别也是常态,只要彼此心里藏着对方,距离也拉不开情感,保留着那份牵挂,共同为了小家奋斗也没什么不好。
六年,我学会了成长,原本以为离开了医生岗位,自己将一无所长,后来才知道,只要肯努力,从头开始也并不是那么难。记得自己刚到成昆项目时,连最简单的复制粘贴都不会,更不说了解施工了,但凭着一股既来之则安之的信念,一切从头再来。六年的时光,我发展了自己的小爱好,能熟练地运用电脑,学会了摄影剪辑,也接触了新媒体,拿过演讲比赛奖,得过优秀志愿者奖,在项目部也能用自己的热情带动一批年轻的同事。不断地尝试新的领域,就好像给自己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般,永远年轻永葆热情。
六年,我彻底融入了这个团队,从2016年第一次参与项目部的升国旗仪式,到年年都要组织的三八节茶话会、五四青年节踏青活动、六一温暖小候鸟活动、七一红色党建主题活动,以及十一、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再到工会的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三让三不让、五必访,还有标准化工地建设、人性化管理模式等都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心、踏实和幸福,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众多行业低靡,更加彰显出我们企业泰山般的后盾力量,我已经做好了一辈子追随企业的准备。
我在工地这六年,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六年的所学所思也势必成为我往后日子里的精神引领,我也永远不会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努力将生活过得像向日葵一样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