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 李阳
“钢筋是结构的骨架,混凝土是结构的皮肉,每道工序都必须按质量标准去做,整个结构才不会出现问题。”在“决战决胜四季度”劳动竞赛大干热潮当中,三处广深沿江二期项目一线技术员袁渊谨记标准化管理要求,一遍又一遍地向施工班组强调。
自吹响四季度劳动竞赛号角以来,这位“蜀中侠客”飒沓如流星,在施工现场来回奔波,为项目建设履职尽责、贡献力量。
严格要求,注重细节
盛夏八月,应项目需求,袁渊从广州灵新大道改扩建工程转战广深沿江二期项目,凭借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很快便投入到项目最大作业面——钻孔灌注桩的技术管理之中。20台冲孔打桩机坐落在东人工岛上,海域施工地质条件差、隐蔽工程质量把控难,尤其是进入“决战决胜四季度”劳动竞赛以来,大面积施工和高频次质量检验已成为工作常态,这对技术员的精力与体力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为此,项目部鼓励青年突击队敢于作为、主动作为。作为突击队的一份子,袁渊这位“蜀中侠客”没有丝毫退缩,主动协助生产副经理调配资源,推进现场生产。
当谈及对劳动竞赛的看法时,袁渊说:“劳动竞赛非常考验岗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果在自己的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生产停滞,甚至会因此而急躁,失去判断力,影响工期和效益,所以做事情不能心急,必须针对下一步施工任务提前做好计划。”
袁渊负责的桩基础不同于其它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蔽工程,质量把控较为困难。作为一名技术员,他对此早已未雨绸缪、成竹在胸。为了保证成桩质量,袁渊总是会协助生产副经理做好提前计划,通过技术指导满足现场灌注条件。在灌注过程中也从不懈怠,现场量测砼面反推成孔情况,指导灌料的时间和方量,提醒施工人员用导管反复插打振捣……袁渊用自己掌握的一切科学方法去指导施工生产,并把“关注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培养成团队习惯。无论劳动竞赛工期多么紧张,对于袁渊来说,安全和质量都始终放在第一位,是必须坚持的职业操守。因此,在每次桩基灌注完成之后,无论多晚,他都会把当次灌注的施工情况分析完成之后才休息,为项目工程部不断优化施工计划、改进施工方案提供数据、积累经验,实现进度节节攀升。
青年突击队是一个整体,在技术管理中,袁渊和其他队员都会相互补位。在A匝道1号桥的承台首件施工中,每进行一道工序,袁渊都会协助技术主管对承台钢筋进行细致的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问题,一遍遍进行现场交底,保证以最高的标准完成首件,方便后续施工管理。在一次熟练地用扎钩向工人们演示绑扎钢筋的技巧后,他谦虚地说道:“梅花形绑扎,不能东一个西一个,而且铁丝不要露在外面,防止划伤,扎丝露在外面容易入侵保护层,形成渗水通道……在绑扎钢筋这方面,你们是老师傅,经验都比我老道,我只是把自己所学的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学习。”
锄“强”扶“弱”,铁面无私
劳动竞赛中,项目总是免不了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青年骨干锄困难之“强”,扶生产之“弱”,而突击队恰恰是由一群敢于担当使命和攻坚克险的青年组成。在施工中,技术是百分百与生产挂钩的,起心脏作用,关乎整个工程。为了给生产保驾护航,突击队员在现场交底和质量检验上绝不能当“老好人”,始终保持“铁面无私”的工作态度,主动排解现场施工生产遇到的难题。
由于回填砂下方的厚淤泥层,桩基冲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浆或塌孔,作为“锄强扶弱的侠客”,青年突击队自然不会因反复出现的困难而退缩或者懈怠。在冲进过程中,袁渊同其他队员坚持巡查20台桩机的碴样,根据不同地质层对泥浆的各项指标进行要求和把控,保证隐蔽工程安全可控、高质高效率地施工。在四季度大干热潮中,大面积作业总是不可避免地碰上夜间施工,项目始终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在桩基成孔之后必须尽快浇筑,以保证成桩质量。为此,袁渊和生产副经理吴楚联手,成为桩基础生产和技术的纽带,各系统部门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协同作战,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化,积极配合施工生产,每天给次日工序转换、桩机移位节约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于袁渊来说,工期和产值固然重要,但什么事该做,什么时候做,都必须要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卡得严,看起来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但以标准化施工来避免返工,才恰恰是最节约时间和资源的做法。
赤心担当,薪火相传
沿江二期项目部创新“导师加学习委员”的师带徒制度,总工担任见习生导师,部长担任学习委员,各个技术主管在日常学习中一对一指导。袁渊是见习生们在桩基础中的“师傅”,他和其他同事一样,无论劳动竞赛多么忙碌,都非常关心和照顾项目见习生,对他们的每一份承诺,他都会兑现。
面对见习生,袁渊坦言自己曾经对这份工作难以认同,但入职三年后,他逐渐认识到,其实职业并无喜欢或者厌恶之分。将本职工作完成,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完成一个个任务之后,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以前,袁渊会想:“这么苦的工作为什么要我干?”后来,想法渐渐变为:“人生在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多么光荣而有价值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是我?”他展现出的担当精神,正逐渐感染着新一代的见习生。
“我们这些技术员,从某种角度看,也算是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的传承吧!”袁渊非常喜欢金庸武侠小说,对“侠”这个概念也有自己的理解。从金庸先生笔下众多的“大侠”身上,他总结出“侠”在新时代的注解包括但不限于“责任和担当”,再大一些,仍是“为国为民”。“过去,我们中华儿女抱‘为国为民之志’,经历百年屈辱实现了民族独立,现在无数的‘侠者’在各行各业践行‘为国为民’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力量。”如袁渊一样众多的隧道青年,不就是奋斗在祖国建设一线的“赤心担当”的侠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