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以隧月之歌伴随湾区美好出行
——致敬深圳地铁14号线项目建设者
  □三处许为国
  8月8日,三处深圳地铁14号线一工区及停车场工区清水河站~布吉站区间右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该工区5个盾构区间全部贯通,9台盾构机圆满完成其施工使命,为早日实现深圳地铁14号线建成通车、深圳东进战略、湾区“一小时圈”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圳地铁14号线一工区及停车场工区从2018年1月开工建设伊始,到2021年8月8日5个盾构区间全部贯通,历时42个月。建设者们在繁华的都市地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谱写了一首昂扬而动听的隧月之歌。
  艰难的东进之旅
  深圳地铁14号线是深圳市域快线网络中东部首条线路,起始于岗厦北,终于沙田站,连接起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坪山区,全长约50.34千米。其中,深圳地铁14号线一工区及停车场工区由“一场、一站、五区间”组成,即福新停车场、清水河站、11号线同步实施福田站~岗厦北枢纽区间、出入场线、岗厦北枢纽~黄木岗站区间、黄木岗站~清水河站区间、清水河站~布吉站区间,线路全长约10千米,是全线线路最长、体量最大的工区,具有“大、杂、难、全”等特点。大:线路横跨福田、罗湖、龙岗三个行政区,受六个街道办管辖,对外接口多,且沿线大部分位于闹市区,地下管线密布,对外协调量大;杂:盾构区间穿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粘性土、砂、强风化角岩、中、微风化花岗岩等,其中上软下硬及全断面硬岩多达8277.682米,占线路总长51%;难:线路5个盾构区间共投入9台盾构机进行施工,高峰期有8台盾构机同时掘进,施工组织和技术保障难度极大;全:区间近距离下穿、上跨及侧穿立交、河流、房屋、电力隧道、既有地铁线、交通要道、高压电塔、涉水涉铁共计38次,几乎涵盖了地表所有构建物。
  “望闻问切”巧破难题
  由于初期对施工难题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对多台盾构同时掘进的超大规模施工管理经验不足,以致全体参建者在早期施工中遇到些许困难,碰了壁。但项目管理团队转变思路、保持定力、迎难而上,认真总结教训,在解决问题中凝练出了适合项目施工管理的“中医”疗法,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法把脉问诊现场施工难点、痛点,全力破解施工难题,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善于“望”,形成疑难杂症谱系。项目管理团队重新谋划,成立了以总工为负责人的勘察技术小组,活用地质补勘这“透视镜”,抽丝剥茧般摸清线路地质情况;善用环境勘测无人机这“望远镜”,实时查清线路穿越地表各项构建物信息;精用测量这“放大镜”,找准找实线路上与盾构施工相关的任何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研判,形成了以线路为骨,地质分布、重大风险源为脉的立体谱系图,为科学指导盾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勤于“闻”,把准大国重器脾性。盾构施工是当今地铁建设的主流工法,盾构机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项目施工建设。项目技术团队根据项目地质情况,积极与厂家沟通交流,为项目施工量身定制盾构机。在盾构机始发后,项目负责人更是带头蹲现场,实地了解、收集盾构各系统运行状态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把准每一台盾构机的“脾性”,由此制定了相应个性化维保方案,确保盾构机良好运行。
  主动“问”,群策群力问透症结。项目管理团队突出问题导向,以现场难题为核心,多次召开专家会、技术交流会、问题查摆会,向专家们求取解决问题真经,和同行们探讨施工经验,与一线工人共同寻找问题根源,在不断地桌面推演和反复论证中,问清问透问题症结,形成解决施工难题合力。
  科学“切”,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在公司大力支持下,项目选派一批经验丰富的盾构管理员到施工一线,强化施工组织人才保障力度。同时,整合各个工点盾构监控数据平台,依据线路立体谱系图和实时监测,将全线施工划片区、分阶段,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和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实现一区一计、一段一策、一难一案,并充分利用每一区、每一段第一环的掘进参数、碴土量与温度、管片安装质量等“试验田”数据,实时调整,开好最佳“处方药”,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实现了盾构顺利掘进。
  “党建+”助力施工建设
  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党支部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积极开展了“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将支部组织设在施工一线上,并结合项目片区管理模式,相应设置了“红旗区”“先锋岗”,明确奖惩制度,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参建员工持续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实现施工效率倍增,各项工程节点相继实现,充分发挥出党建“助推器”作用。同时,面对线路跨度大、对外协调量大的特点,项目党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参建各方、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办等多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形成党建联建长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协调联动各方,制定了周密的交通疏解方案、渣土运输方案、土地和地下管线征拆方案,相继完成交通疏解6次,渣土外运300万立方,土地拆迁5.2万平方米,为项目掀起施工大干高潮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人才孵化助推湾区出行
  建成一项工程,培养一批人才。项目部充分依托复杂地层盾构施工建设,大力加强盾构施工管理人才培育,积累多台盾构在复杂地层同时掘进的施工管理经验,为三处在盾构施工领域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多次邀请企业内外部专家到项目为技术人员上课,召开专家会时尽可能的让技术骨干旁听学习,不断提升技术骨干理论水平。二是创新采用“双师”(土木导师、设备导师)培养方式,对新工作的技术人员、技能工人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打造新时代盾构施工复合型人才。三是打通人才晋升渠道,鼓励创新创造。项目建立健全盾构施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和晋升机制,出台相关培养激励措施,激活盾构施工管理团队内生动力。四是积极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盾构产业工人大比武”专项劳动竞赛,制定了超环奖制度,树立典型模范,激发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2021年5月10日,黄~清区间小里程双线盾构贯通;2021年6月30日,岗~黄区间大里程双线贯通……随着项目各项工程节点顺利完成,人员需求减少,而三处所承建的广州地铁7号二期项目国内首台三模盾构正在掘进,广州地铁11号线如~石区间正在下穿珠江、东莞地铁1号线东~同区间盾构刚刚始发,正是盾构施工人才紧缺时刻,历经深圳地铁14号线洗礼的盾构施工管理人才队伍正分批进入这些建设大战中,继续带着为湾区人民提供美好出行的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面对前方艰难坎坷,建设者们向光而行,越是艰险越向前,从一个战场奔赴至另一个建设会战,只为道通天下,为湾区人民早日实现更加便捷的出行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