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消息 7月30日,我集团承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横断山脉超级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取得新突破,斜井平导与进口顺利贯通,解决了中国铁路第一长斜井反坡排水、大涌水施工难题,为早日打通“一带一路”泛亚铁路西线中缅国际大通道中国境内“最后一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38千米,穿越19条活动断裂带,“三高四活跃”典型地质特征明显,地质情况复杂程度全国罕见,几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修的隧道”之一,目前牢牢占据了隧道施工史上9项第一。其中长达3870米的高黎贡山隧道斜井为国内铁路第一长斜井。
由于高黎贡山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地质特征、极高的地应力和极丰富的地下水,建设者们在施工中时刻面临着大涌水、高地温、大变形、易坍塌等一系列重大风险和重重考验。仅高黎贡山隧道斜井每天涌水量达3.3万方,可填满17.5个标准游泳池。
受高地温影响,涌水水温平均达38℃以上,隧道上方作业区更是达到42℃,早已超过我国38℃橙色高温预警临界值,洞内平均湿度达99%以上。建设者们要在这样的高温湿热环境中连续作业,犹如长期在桑拿房内蒸桑拿,闷热、潮湿的施工环境让建设者们身上长满了湿疹。
为改善高温、涌水的现场作业环境,我集团和云桂铁路云南公司多次联合设计、监理等单位,邀请业内专家现场会诊把脉,不断优化巷道式通风方案,加大通风量。对局部高温涌水段注浆封堵,设置了“局扇射流风机+冰块降温”专用台架,采购全进口大功率风机以及2台450kW大功率机械制冷设备有效解决掌子面降温问题。投入150万元自建日产60吨制冰厂,以满足现场每天近60吨冰块降温需求。
同时,为了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项目部及时组织隧道作业人员到医院作了全面体检,邀请国内皮肤病专家为作业人员进行线上会诊,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涌水、隧道气体等作了详细检测。在加大冰块、配置制冷设备降温5-6℃的基础上,把每个班4小时作业调整为2-3小时,增加作业人员轮换作业,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现场还为作业人员配置了工地医务室、皮肤病药品、高温应急药品,盐水、凉茶等解暑饮品,积极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为安全快速推进隧道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大变形地段,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支护参数、改进工艺工法、缩短封闭时间,采取双层甚至三层、四层拱架,实施初支补强及施作二衬,增加监控量测频率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防止了围岩进一步变形。据统计,仅因高地应力导致的变形、局部坍塌等复杂地质,项目共计进行了11次停工处理。
高黎贡山隧道斜井与隧道进口高差达429米,此次平导与进口的贯通,解决了6年来一直困扰建设者的超长斜井反坡排水施工难题,避免出现大涌水可能导致的淹井风险,为加快高黎贡山隧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瑞铁路建成通车后,昆明至瑞丽700多公里的行程时间将由公路运输的9小时缩减为铁路运输的5小时,对加快西南地区发展,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互通互联,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重塑“南方丝绸古路”具有重大意义
。(王勤伟 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