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逆行者”李攀:“为了更多人早日回家,爸爸不能回家”
􀴁长城网记者 李丽钧 武新杰 袁立朋
  “爸爸,你装好行李了吗?我特别高兴,明天就能见到你啦。”
  “萱萱,爸爸暂时回不去了,有紧急任务,有一个地方更需要爸爸。”
  “你说话不算数,你又当‘不回家的爸爸’了!”
  “好孩子,是爸爸不好,这回是意外情况,爸爸在帮更多的小朋友早点回家……”
  1月15日下午,在正定县黄庄公寓集中隔离点工程现场,中铁隧道局驰援队成员李攀接了女儿李杍萱的电话,反复安慰着电话那头的孩子。“我又失约了,其实我很想念他们!”李攀说。
  “我们从雄安来!”33岁的李攀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管廊项目工作,当天早晨7时接到任务后,20分钟后就和工友们出发了。中午时分,他们到达黄庄公寓集中隔离点。下车后,大家顾不上拿行李,带上工具就奔赴施工现场。
  “我们这次来了50人,全是骨干和熟练工,很多人参加过隧道局的大工程施工,建隔离房会很高效。”带队负责人杨美强说。
  黄庄公寓隔离点位于滹沱河北侧,黄庄村西南,四周是开阔的田野。伴着腊月呼啸的寒风,工地上各建设单位的旗帜迎风招展。机器轰鸣、车流穿梭,红色、绿色、黄色的起重臂在不断点头、摇头,现场一派繁忙。
  “队长,墙壁板不够了,怎么办?”
  “货车回来了吗?”
  “没有。”
  “走,跟我去搬!”
  17时许,施工区搭建隔离间墙壁用的防火纱棉板用完了,运输车也回不来,李攀就带着工友们去远处的料场抬运。不一会儿工夫,大伙就大汗淋漓了。
  汗水、哈气水都汇集在N95口罩里,让口罩成一块吸了水的“湿毛巾”,风一吹,冰冰凉。“大伙加把劲,东边的兄弟快超过咱们啦!”看到东侧另一家施工单位的进度,李攀顾不上口罩难受,催大家加快进度。
  “中午的时候,我们领先他们一间,现在人家快赶上来了。”李攀他们的计划是当天把14间隔离房组装完。“不管到几点,什么时候装完什么时候睡觉,要会不耽误明天的进度。”李攀说。
  18时许,李攀和工友们已经完成了14间隔离房的电力线路、排水管,套墙板的安装,再次比东侧的兄弟单位领先一间,大家舒了一口气。
  天逐渐黑下来,风刮得更起劲了,工地上气温到了零下5℃。这时,运输车送来了盒饭,荤素搭配,还有鸡腿、热汤,紧张了一天的工人们放松下来了,吃着饭,顺便给家里报个平安。
  “出发的时候,我没给家里打电话,怕老婆孩子担心。”李攀的家在陕西渭南,他原来订的火车票是1月16号早晨5点的,个小时就能到家。听说支援这个项目,他立即退票报了名。
  “要说不想家,那是假的,我一
  年没回去了,都不知道女儿长多高
  了。可疫情要紧,我还是来了。”李攀最惦记的,是6岁的女儿。
  “我是第二回退票了。”2020年7月底,李攀本计划回家,但二处参与的临大高速工程急需人手,他就退票留下了。“让女儿失望两回了,看我这爸爸当的。”李攀有些担心。
  “今天来的工人们,有6人是退了票留下的,个回山西的、个回陕西的,大家都很积极,愿意为石家庄的抗疫贡献力量。”杨美强说。
  接近15日24时,李攀和工友们完成了当天14间隔离房的组装,大家去车上取回被褥,准备在隔离房休息。四周不少项目还在施工,机器轰鸣声阵阵传来。
  “咱们可是这房间的第一个居民。”工人们开着玩笑。李攀在旁边一言不发,用手机刷着淘宝,他想起了答应送给女儿的画笔和芭比娃娃。“这是我7月份就许诺的事,不能再让孩子等了。”李攀说。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